青蛙皇子童装质量好吗()

作者:许骥·杨建华

秋分过后,佛山依然笼罩在灼热的高温中。

将手机地图放大到最大。在中心城区祖庙街道潮安路原环市童装城一带,还能看到几家服装厂的地址。但是,如果走进这片高楼林立、小巷纵横的破旧区域,地图上的服装厂就会变成拉面店或者其他与童装无关的小生意。

偶然看到一家“童装公司”。一楼是一个狭窄的店面,楼上是一个服装作坊。商店里挂着或堆放着款式古朴的童装,门可罗雀。

拐过一个弯,就会看到“环城童装批发城”,大部分都关门了,一楼的几家小店还在努力维持,二楼和三楼挂着简单的招牌出租。

青蛙皇子童装质量好吗()插图

(图:佛山环市童装城原址)

这里是中国童装产业当之无愧的发源地,第一个获得“中国童装名镇”称号的产业集群就诞生在这里。曾经,“中国童装看佛山”,就是在这里。

高峰时段,禅桂交界处南桂西路/潮安路一带童装企业超过1万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8000家。中国每10件童装,就有7、8件产自佛山,单位面积产值极高。

这里形成一个庞大的童装产业集群,环城童装城、童装展示中心、童装交易市场、佛山童装创新中心等配套载体都集中在这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国童装流行趋势》和《中国童装行业研究报告》每年都在这里发布,第一个获得中国十佳设计师荣誉的童装企业品牌青蛙王子就诞生在这里。

那时候的金字招牌“佛山童装”含金量非常高。

时至今日,虽然这里仍有3000多家童装企业,但它们分散在高楼环绕的村落里。大部分都是小本、小本、作坊式甚至家庭式的,国内能叫得出名字的童装品牌只有20个左右。

(图:佛山环市童装批发城仅剩部分小店)

在全国市场,佛山童装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巅峰时的80%下降到30%左右。“一哥”的宝座早已让位于浙江织里,山东即墨、福建石狮成为全国重要的童装产地。中国纺织服装网曾以“产业链十年断,佛山童装行业受重创”来表达对佛山童装行业的关注。

佛山童装,还能找到青春的故事吗?如何重回巅峰?

01

供应链铸就辉煌

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 kree Stover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佛山童装,赢在供应链。

就在距离佛山20多公里的广州中山八路,有一个全国知名的童装批发市场,与佛山童装有着“前店后厂”的关系。当时,数以万计的佛山童装企业全力以赴,让佛山童装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与祖庙街相邻的张槎街是中国最大的针织面料产业基地。佛山针织童装100%采用张槎面料,5100多家织造厂与“佛山童装”零距离,可以随意取用。

(图片:广州仲达国际轻纺城)

除了张槎,广州仲达国际轻纺城是佛山童装面料的最大后盾。作为全球面料辅料一站式采购中心,常年汇聚数十万种新颖面料,各种流行趋势,民族传统。

由于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又紧邻港澳,成为全球童装的“信息中心”,世界各地最新流行的面料、款式、设计风格等信息在这里迅速传递,让佛山童装始终紧跟国际潮流,更贴近全球市场。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环城童装城、童装展示中心、童装交易中心等产业载体相继建成。从设计、加工、生产到物流,佛山童装产业链越来越大,生态链越来越强,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设计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市场中心。

但冲击很快就会到来,一波又一波。

2011年,佛山最具标志性的童装产业载体——环市童装城被拆除,400多家童装生产企业倒闭,100多家落户周边,不少企业开始向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转移。

(图:佛山环市童装批发城不再辉煌)

“环城童装城”就像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巨大的连锁反应出乎意料。行业集聚效应下降,零售商失去客源。渠道断了,供应链就变得特别脆弱。接下来的几年,很多在佛山实现最初梦想的童装企业开始走向国外。

佛山头部童装品牌“Calfit”最早将生产线搬到安徽,去年整体离开佛山。现已成为安徽省重点企业。政府不仅给予各种政策补贴,还帮助招聘人才。

佛山童装品牌大哥“青蛙王子”于2018年将品牌运营中心迁至上海,并更名为“青蛙王子”,隶属于上海青蛙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浙江安正时尚集团。

佛山市儿童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陆讲了一个故事。十几年前,浙江织里镇来佛山学习童装行业,对那些想外迁的佛山童装企业说:“佛山不要,我要。”

现在织里童装的产值是佛山童装的3倍多,当年佛山童装的贡献有多少?

(图:浙江织里镇中国童装城)

“我们都想保住‘童装之都’这个牌子,佛山童装产业链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毁掉。”鲁的话里有一种悲哀。

另一个巨大的影响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当时由于市场好,订单多,佛山童装的品牌知名度还没有培养起来。在以零售和品牌竞争为主的电商时代,佛山童装的品牌弱势拖累了其制造优势。习惯了代工接单,根本不擅长零售,更别说做电商了。

思密贝老板杨云也尝试过做电商,但不温不火,利润无法覆盖成本。过去“思米贝贝”在渠道商的帮助下,在全国建设了300多家线下品牌店,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渠道商做大后,开始注册运营自己的品牌。购买的还是“思密贝贝”,只是商标变成了别人的。现在思密贝三分之二的生产都是给别人代工,“好像又回到原来了”。

直到今天,中国十大童装品牌没有一个佛山品牌,更别说上市公司了,在资本市场的收益为零。在国内头部电商平台上,几乎看不到“佛山童装”。唯品会上千个童装品牌中,只有四个童装是佛山品牌。

02

纺织工业的产值与陶瓷业相当。

今年8月23日,佛山市委书记郑可到禅城区调研,提出要“大力支持佛山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早点来就好了!”佛山市儿童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罗建中为今天的“佛山童装”感到惋惜。“政府部门的重视对童装行业很重要。”

“中国童装产业博览会”在落户青岛之前,曾希望落户佛山。“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仅靠企业和协会是不可能举办这么高规格的博览会的。”佛山市儿童用品行业协会会长卢表示,2014年佛山儿童企业“抱团百企”,联合举办“佛山童装品牌联展”,但仅办了两届就难以为继。

(图:第四届中国童装产业博览会)

政府的关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就在郑可调研一个月后,9月26日,禅城区发布《佛山市禅城区童装产业振兴规划》,拟在2022年至2026年集中开展童装产业提质增效、童装产业协同创新、童装产业链升级行动。

这无疑是传统产业振兴的号角,也让“佛山童装”看到了机会。

其中一个机会是,童装市场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朝阳产业”,规模巨大,潜力巨大。

2018年,国内童装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000亿元。而整个童装市场品牌“小而散”,市场集中度不高。中国前10大童装品牌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只有15.8%。中国童装市场排名第一的“Balabala”的销量,其实是第二到第十位的童装企业的销量之和。

“佛山童装”重整旗鼓,恰逢其时。

机会二,佛山童装依然保留着国内最完善最完整的供应链。

目前,从原料、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佛山童装当年构建的一套封闭的产业供应链还没有完全打破。修复链条比重建供应链容易得多,而供应链是佛山童装行业的核心资本。疫情之初,全球口罩短缺,佛山能够快速组织生产,让世界见证了佛山纺织供应链的强大。

强大完整的供应链是振兴佛山童装的产业基础。

(图:佛山西樵轻纺城)

第三个机遇是佛山童装产业和其他纺织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佛山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2021年,佛山万亿GDP中,佛山纺织产业(包括面料、童装、内衣三大产业)创造的产值超过800亿,约占佛山GDP的8%,与另一张产业金卡“佛山陶瓷”平起平坐,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正是因为佛山童装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协会,各方都在努力让佛山童装重回巅峰。

03

重回巅峰之路

禅城区制定的《佛山市禅城区童装产业振兴规划》包括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童装产业品牌、实施佛山童装标准、推进童装原创设计、开展材料创新研发、建立质检中心、促进产业链集聚、开展数字化转型、强化产业融资服务、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等措施。可以说为“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

笔者通过对佛山童装行业的调查,从行业的底层逻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佛山童装回归巅峰之路。

一是国资主管,从“小而散”升级为大集团,打造供应链牢不可破的大工业“航母”。

笔者认为,振兴产业,重回巅峰,并不是要找回失去的东西,而是要在强大产业的基础上重塑“佛山童装”,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佛山童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小而散”。对于3000多家小微儿童企业,无论是品牌建设、创新研发、数字化转型、原创设计、人才引进等。,很难做到“想而不做”。

如果成立一个国企性质的“童装集团”,由国资主导3000家儿童企业。有了“改革后再出发”的勇气,国资和民资就有了各自的责任。比如,拥有雄厚资金和资源的国资将负责整体创新、统一技术研发和数字化转型、整体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整体产业融资、制定产业标准,把产业服务做扎实,解决企业问题。民营企业负责设计、生产、品牌、市场。

(图:第四届中国童装产业博览会)

比如佛山市儿童用品行业协会就尝试帮助儿童企业合作一个市场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虽然企业非常需要,但最终谈判失败。主要原因是小企业在看到效益之前不敢增加成本。如果由政府牵头,国资搭建一个专门服务于童装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统一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既能降低成本风险,又能促进企业转型速度。

这样,国资建筑行业的“大脑”,3000家小微儿童企业将成为3000个生产终端,甚至未来将孵化出3000个童装品牌。小企业不再小,小市场变成大市场,小品牌变成大品牌。童装行业这样的“超级航母”,无疑能够更好的面对任何市场的风浪。

第二,打破限制,以大产业的自信引进人才,以大产业的勇气与全球人才合作。

在调查中,一些童装企业反映,政府的人才扶持政策侧重于“高精尖”,企业需要的产业人才往往没有那么“高精尖”,无法确定为引进对象。“政策红利”不能吃,画饼充饥难。企业引进人才的意愿不强。

人才对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打破限制,对重点行业急需的人才,制定专门的产业人才扶持政策,认定会更开放,使用会更准,引进会更准。

同时,如果政府和国资站在产业前端,以大产业的信心和勇气引进人才,将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学研合作。

比如第一人才圈要瞄准广州。尤其是教育资源丰富的广州大学城,聚集了12所高校,20万师生。在广佛同城的背景下,广州大学城就是佛山的大学城。佛山要以包括童装在内的产业为抓手,与广州大学城发生“产学研反应”,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成为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延伸。

(图:广州美术学院位于广州大学城)

第二个人才圈是以深圳为首的国内创新力量。无论是创新研发、数字化转型乃至产业融资,佛山童装产业都应该拥抱深圳,开展创新合作,接受创新服务。

第三是全球人才圈。佛山童装要想打开全球市场,必须要有全球视野,依靠全球人才的力量。香港对世界各地的人才都有吸引力,粤港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形成。佛山童装行业可以在香港建设一个“客厅”和合作基地,让全球的童装设计师、潮流分析师、营销人才都有机会为佛山童装行业服务。

第三,高端引领,用大湾区工业的高度重塑市场,用中国制造的信心重塑品牌。

“中国童装名镇”不仅是佛山的金字招牌,也是大湾区的产业资产。佛山童装应该站在大湾区行业的高度,重塑市场。

比如做跨境电商,就要带头。佛山童装是全国知名的跨境电商,但都是各自为政。他们还在做接单贴品牌的生意。主动权在电商平台手里,被动的行业无法持续,无法做大做强。

(图:佛山西江水道九江中外运码头)

国资可以牵头统一佛山童装这个区域品牌,以集团化的方式与跨境电商平台对话,甚至与国内各大童装产业区合作,打造大湾区童装专业跨境电商平台,主动“跨界”,以大湾区为基地,打造全国童装跨境销售市场中心,抢占市场主导权。

比如可以大力培育童装的“快时尚产业”。意大利普拉托是一个传统的纺织小镇。温州人来到这里,靠着勤奋和敢于突破,从生产线底层一步步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快时尚产业”,将服装从设计、生产到交付的时限从15天缩短到3-5天。高峰时期,所有的欧洲人都来到普拉托,向温州的华人购买商品。温州人能做到的,佛山人也能做到。

全球市场已经打开,时尚产业已经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的童装产业链和品牌都将汇聚佛山。“佛山童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塑造又一个产业高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熊王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qixiong.com/2697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