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拿大鹅成为冬季时尚圈老大的那一刻起,羽绒服圈就开始了由低到高的腾飞,各大品牌恨不得一下子身价翻几十倍。前段时间,想做中国“加拿大鹅”的波司登再次被网友调侃定价。
据悉,波司登旗舰店被很多消费者反映,先提价再打折。打折后只便宜了0.28元。随着加拿大鹅这两年因为退货、质量、宣传等问题口碑持续下滑,很多羽绒服品牌一心想借机入局。波司登是国内最想抢高端市场的,Uniquel、Lululemon等海外高端品牌也来了。
此外,一直走亲民路线的鸭鸭也在寻求高端布局,推出鹅系列对标国际品牌;梵高的新黑金系列邀请张柏芝代言,专注于奢华和精致。另一个售价在5000元到16000元之间的加拿大羽绒服品牌Musenako也加快了在中国的开店计划,在太古汇开设了临时体验店。
曾经,羽绒服的消费与奢侈品并驾齐驱。眼看着加拿大鹅在国内的市场越来越窄,在鹅的背后,有一批品牌想要取而代之,但是他们的速度有点慢。
波司登放弃了,逐渐放弃高端?
虽然电商平台开放,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正在给消费市场一个羽绒服市场正在高端化的认知暗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往往被忽略。据多方市场调查显示,在“羽绒服价格”调查中,年轻人能够接受的羽绒服比例不足六成,商场中2000至3000元价位的主流羽绒服比例仅为4.7%。
羽绒服行业有很多品牌想和加拿大鹅竞争,那么千元以下的羽绒服就没有办法了?相反,2021年双十一期间,多个中档羽绒服品牌实现了超过200%的业绩增长。根据衣抖的数据,今年6月份羽绒服进行了反季节促销。销量最高的价格段为200-300元,占28.71%,100-200元价格段也占26.95%。
中国羽绒服企业多达6.5万家。到现在为止,波司登是唯一一个勉强称得上高端品牌的,其他无数个都像鸭子一样挤在这个不那么吵的市场里,大部分还在低价争食。国内羽绒服消费远没有达到高端水平。
均价300-400元的鸭鸭鸭鸭常年位列羽绒服销量前十,100-200元的贴牌南极人一度成为性价比之王。事实上,即使是一心想攀上高端的波司登,也常年在平价领域打转。根据波司登的线上销售数据,购买人数最多的款式依然在1000元左右,2000元以上的销量平平无奇。东北证券财报数据显示,波司登72%的零售网点仍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定位逐渐变得矛盾,这是羽绒服品牌追求高端道路的最大绊脚石。以波司登为例。为了进一步做到高端,波司登很难赚到面子。首当其冲的就是不断上涨的营销费用。这两年波司登频繁出入各大秀场,还不忘和明星、科研团队搭上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波司登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1财年,包括广告费用和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在内的分销费用约为48.07亿元,同比增长12.4%。这已经不是波司登第一次在营销上吃亏了。早在2013-2017年,因为品牌化、四季化、国际化战略成本上升,波司登净利润连续四年下跌。
2021年,经过一番折腾,波司登的毛利率终于升至58.6%,但离之前加拿大大雁的61.9%还有一点差距。2022财年,波司登销售费用达61.7亿元,同比增长28.38%,占总营收的38.05%。虽然毛利率上去了,但净利润增速从2018财年的57.07%下降到2022财年的20.63%。
就目前而言,波司登进退两难。作为国内领先的羽绒服企业,踏上高端征程似乎是迟早的事,从消费环境、企业自身情况以及高端领域的竞争来看,放弃平价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在国内,即使在海上,波司登也比以前低调了很多。
据悉,波司登登陆英国,在国内被疯狂吐槽的万元登峰2.0系列并未上架,基本款羽绒服也是1000出头,比如古爱玲大火的羽绒服价格定为209.99英镑,约合人民币1710元。进退维谷,只一瞬间,波司登似乎渐渐平静。
虽然,这可能只是迫于压力。
科技、环保、奢华…羽绒服不再“纯粹”
在很多年轻人的记忆里,小时候一件羽绒服就能裹好几个冬天。羽绒服市场一直受到回购率和季节的限制,看似没有门槛,但相对于整个服装领域,羽绒服企业想要长久生存并不容易。
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国内羽绒服相关企业数量持续上升,但今年却比2015年注销了2100多家企业。今天不同于以往,消费环境在变,加上市场变化的替代效率,催生了回购的逐渐缩短。
有调查显示,现在75%的人每年至少买一件羽绒服,6%的人每年买三件以上。只有3%的人坚持几年买一个。回购的一再推进,确实给羽绒服行业带来了不少喘息的机会。比如羽绒服行业平均销售率可以达到60%。
但由于复购周期越来越短,羽绒服早已超越了作为季节性必需品的纯保暖的本质范畴,转向了时尚圈甚至科技圈。为了迎合这种变化,品牌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温馨研发。
波司登最执着于走科技路线。数据显示,波司登累计专利231项,售价超万元的“登峰”系列羽绒服,号称拥有航空空材料技术和北斗定位搜救系统。为了进一步吸引乘客,品牌还注重营造各种场景。波司登塑造了露营、滑雪、登峰等一系列冬季之外的羽绒服消费需求。
羽绒服品牌都想打破单品单一模式的格局。除了波司登,鸭鸭针对25-35岁人群,不断碰撞网络感。例如,去年7月,鸭鸭在推出了一款DIY羽绒服,可以将明星照片、标签、工作证等物品插入多个透明袋中,在8月18日促销期间卖出了40万件,鸭鸭还与包联名签约。
纵观整个羽绒服行业,波司登和丫丫几乎把自己变成了快时尚的小把戏,这些都只是“小儿科”。加拿大鹅是第一个提供环保卡的。据悉,加拿大鹅宣布从2022年开始停止购买新的动物毛皮,并推出可持续发展平台Humanature。与传统的远征派克大衣系列相比,新标准的远征派克大衣系列减少了30%的碳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Moncler甚至满足于自己的奢华羽绒服身份,宣布与意大利休闲服装品牌石头岛达成并购协议,将支付11.5亿欧元现金收购石头岛100%股份。他还与英国杂志《THE FACE》合作,推出了一项名为未来学院(Future Academy)的创意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进一步“超越奢华”。
羽绒服似乎已经和整个服装领域脱钩很久了。科技、环保、奢华…一件御寒的衣服分裂成了多重含义。难怪这个行业没有人能坐得住。
这个“古老”的行业还能升级吗?
20世纪70年代,羽绒服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第一个羽绒服品牌“双羽”诞生于1975年。鸭鸭、雅鹿、波司登、大宇、沙龙、杰奥、坦博、雪中飞等羽绒服品牌相继成立。坦白说,中国的羽绒服产业链相当矛盾。
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2021年国内出口羽绒服7781万件,进口602万件,出口量是进口的近13倍。《中国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中国的鸭占世界的74.2%,鹅占世界的93.2%。
另一方面,国内羽绒服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地位常年不高。单从高端品牌来看,这一领域在国内几乎没有,而海外20%的头部品牌占据了80%的高端羽绒服市场份额,仅加拿大鹅一家就让波司登落后。
此外,国产羽绒服品牌集中度有待提高。据悉,排名靠前的品牌有波司登、坦博、雪中飞、雅鹿、丫丫等…这些知名企业的综合份额只有40.47%,不到一半。而那些小规模、不达标的厂商,却不得不陷入被淘汰、生死存亡的命运漩涡。
这个“古老”的行业如何再次逆袭?这几年国内羽绒服行业明显想进一步升级,从性价比向高端奢侈品的追求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各方也在积极迎合下行环境。首先,羽绒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2022年4月,为了使羽绒制品和羽绒材料的标准趋于统一,上下游企业能够更好的衔接,羽绒服国家标准修订实施。这是从行业内部疏通关键矛盾。然后就是换频道。以前,批发等传统渠道是羽绒服的主要渠道,批发商主要由大小百货、连锁店、区域、全国、国际经销商和互联网零售商组成。
但由于行业内品牌构成较弱,零售一直占比较低。但是,随着羽绒服对品牌信任的认知和依赖,
品牌运营的线下和线上平台的零售模块也开始超越传统渠道,尤其是大品牌。比如波司登零售约占75.6%,批发占22.6%。
此外,品牌也在加速细分市场,丰富品类矩阵。波司登、安踏、雅鹿都大力布局儿童羽绒服产品。现在国内羽绒服行业有一些变化,尤其是那些低端品牌。坦博和杰奥分别以1.18%和0.68%的月市场份额成为中高端冲击最快的两个品牌。
至于高端市场,加拿大鹅和Moncler盘根错节,波司登这样的中高端公司还很难加入,但无论如何,改变已经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安慰。
陶总是讲道理,曾经用错了名字,互联网和新媒体在科技圈。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任何形式的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熊王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qixiong.com/2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