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品牌OK镜包装盒。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岳彩洲/摄
当刘学(化名)发现儿子看电视时总是眯着眼睛时,他变得焦虑起来。她赶紧带儿子去眼镜店验光,发现是左眼150度近视,右眼100度近视。咨询医生后,刘学决定给儿子配一副OK眼镜。
刘学给新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配一副梦大卫的OK眼镜要7000元,外加检查费。这一次,费用超过一万元。“只要孩子的近视能控制住,这钱花得值。”
刘学的“一万元”并不夸张。据多家医院眼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一副OK眼镜的价格在6800元到13000元之间。医疗行业资深专家周军告诉记者,OK镜具有医疗属性,消费机制以医生为基础。目前OK镜主要是国外进口,中间环节多,加上其品牌价值,所以整体价格居高不下。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研究起草了《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向行业征求意见。新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原角膜塑形镜验配基本条件中“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的要求。这也意味着OK镜的渗透率会加快。
验配机构“松绑”下,行业格局将如何变化?几万块的OK镜会降价吗?
OK眼镜市场调查:价格从6800元到13000元不等,每年佩戴OK眼镜需要花费10000元到20000元。
OK镜,即角膜塑形镜,适用于8-18岁青少年,夜间佩戴,通过物理手段对角膜施加压力;白天取出时,由于惯性,角膜仍能保持暂时的合理曲率。根据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控指南》,长期佩戴OK眼镜可使青少年眼轴长度的进展延缓约0.19mm/年。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施方案》,正式将角膜塑形镜(OK眼镜)纳入近视矫正措施。从此,OK眼镜得到了官方认可。
果壳财经记者发现,截至2021年底,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角膜塑形镜(OK镜片)注册证书共有12个,分属11家厂商,国内有3家企业为Opcom、艾博医疗、天津卫士达佳。艾博医疗拥有“普诺通”,而奥普康拥有两个塑料镜品牌:“梦想大卫”和“梦想视觉”。此外,还有美国品牌CRT和史静(C & ampe)、欧几里德、日本阿尔法、韩国Lucid、荷兰DreamLite和台湾省恒泰。
华西医院眼科主任、四川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视光学科带头人刘教授介绍,目前防治近视主要是通过加强户外活动、佩戴周边离焦眼镜、使用阿托品滴眼液、佩戴OK眼镜。
上海新世界中兴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顾草也持相同观点。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有三种:屈光手术、药物干预和光学矫正(即OK镜)。研究表明,OK镜通过产生周边近视的散焦,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
给近视的孩子配一副OK眼镜,正在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然而,OK眼镜的价格也成为一些家庭的“拦路虎”。多位佩戴者告诉果壳财经记者,OK镜的使用寿命约为1年至1.5年,价格一般在8000元至13000元之间。加上OK镜用的护理液和眼药水,基本上每年2万左右。
6月29日,果壳财经记者以孩子家长的身份咨询了智亮眼科、蓝欣诊所、北京人民眼科医院、北京华德眼科医院以及梦大卫在北京的总代理,了解到配戴OK眼镜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不是每个孩子近视都能戴OK眼镜的,一般要求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散光小于150度。“有30%的孩子因为身体素质不适合戴OK眼镜。店里有专业的验光师来检查。”有工作人员说。
另外,OK眼镜的价格也不统一,一般在6800元到13000元不等,进口品牌价格相对较高。
蓝欣诊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医生会根据验光结果和角膜曲率推荐合适的品牌。门店有三个品牌的OK眼镜,分别是日本阿尔法,美国CRT,国产普诺眼。前两杯人数最多。“目前店内有暑期活动,有一定优惠。如果配备美国CRT,一副眼镜12800元/年,加上每个月150元-200元的护理液费用,一年。
虽然新蓝诊所的工作人员强调美国CRT在北京的价格是每台12800元,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医院的价格并不相同。北京人民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说,医院一副常规CRT镜片的价格只要9800元,定制散光片只要12800元/副。
“我们会把验光参数发给厂家,厂家统一发货。CRT价格最贵,日本阿尔法价格略低,一对在9000元左右。”北京人民眼科医院工作人员表示,CRT透氧性好,技术好,Alpha适合角膜曲率较平的儿童。
梦大卫北京总代理告诉果壳财经记者,该公司的OK镜分为普通型和舒适型,价格分别为6800元和9800元。“直接从店里拿货,一双打九折,两双打八折。数量越多,优惠越大。”
“OK镜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产品注册周期长。”业内人士告诉果壳财经记者,OK眼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这类产品注册一般需要3-5年。从2000年开始,国家也颁布了很多直接针对OK眼镜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机构需为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眼科,人员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这也使得合格的终端数量较少。
据业内人士介绍,代理商卖给民营视光中心和公立医院的价格会有一些差异,不同视光中心的价格也不一样。
出厂价一两千,终端价格在几万后面。
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中,以OK眼镜闻名的Opcon和艾博医疗分别于2005年和2019年获得国产角膜塑形镜注册证书(即生产批文)。2021年,浩海生科通过投资收购恒泰视界55%的股权,获得“麦尔康myOK”和“百视通”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经销权。
此外还有爱尔眼科、博士眼镜等OK眼镜业务。爱尔眼科表示,公司与国际主流OK镜品牌有合作。在调查中,眼镜医生表示,OK眼镜销售场所有医疗资质要求,普通眼镜店不能销售OK眼镜。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的视光中心OK镜片的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30%,离焦镜片的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25%。
艾博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角膜塑形镜产品(即OK镜)处于上市前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单片生产成本较高;预售包括大量试用装,拉低了平均单价。招股书显示,2019年艾博医用角膜塑形镜出厂价仅为306.36元,2020年销量为115961片,销售金额为41260416元,单件出厂价为355元,高于2019年的单价。
艾博医疗还介绍,根据公司在业内的调研,作为厂家或进口总代理,不同档次的角膜塑形镜平均售价为1500元/副。
根据Opcom和艾博医疗的2021年年报,贝壳财经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opcom 2021年角膜塑形镜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23%,占公司总收入的51.73%。报告期内销量超过63.45万件,平均单价1056元/件。同样,艾博医疗的角膜塑形镜费用也不高。2021财年,艾博医疗销售角膜塑形镜24.76万片(含试戴镜片),同比增长110.64%,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平均单价4.3215元/片。
此前,好海生科向媒体解释,OK镜虽然是消费品,但研发和生产的门槛很高,是一般医疗器械无法比拟的。
郭盛证券发布研报称,由于OK镜产品的定制化、个性化以及渠道利润远大于产业利润的现状,OK镜出厂价一般只有终端价格的10%-20%。
一副终端价格几万(一副)的OK镜出厂价最多2000元左右。OK镜的高价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OK镜主要从国外进口。相对而言,中间环节较多,再加上其品牌溢价,所以整体价格居高不下。国产OK镜的营销团队和经销商覆盖率都比较低,而且目前国产OK镜的原材料和加工设备主要靠进口,也需要分摊一部分成本。此外,新品牌在推广期的成本也很高。”周军说。
贝壳财经记者通过计算了解到,2021年,艾博医疗和Opcom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992.22万元和2.4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7.06%和52.10%,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0.76%和18.76%。R&D费用分别为5191.49万元和27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10%和43.66%,占当年收入的11.98%和2.11%。
艾博医疗的销售费用结构显示,员工招待费、宣传费和会议费占比最大,其中宣传会议费、样品礼品费、交通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合计约3955万元,占总收入的9.13%。
检验发行机构资质松绑,上市公司跑马圈地。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研究起草了《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和《角膜塑形镜技术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废止了《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
对比2001年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新征求意见稿取消了验配OK眼镜基本条件中“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的要求。
只要求医疗机构具备开展角膜塑形镜技术的能力,具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至少有1名符合要求并具备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和相应的配套硬件设施。
此外,《征求意见稿》要求开展角膜塑形镜技术的医师具有2年以上眼科临床经验,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角膜塑形镜验配管理的通知》要求: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师职称。同时规定,应当建立角膜塑形镜病例信息数据库,保存相关病例数据信息,并按要求上报。
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顾草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2000年以前,普通眼镜店也有OK眼镜的资质,但由于部分门店操作不当,发生了角膜溃疡、角膜炎等一些医疗事故。另外,当时的镜头材料也有一些问题。因此,在2001年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中,相关医疗机构应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只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才能按规定开展此项业务。
“现在OK镜的材质有了明显的提升,透氧性增加,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次调整政策应该是重新评估当前眼科医疗的整体水平,适当放宽等级资质限制。对试衣人员的资质要求依然严格。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视光行业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顾曹说。
6月24日,果壳财经记者致电Opcom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这是内部文件,目前还没有对外公开。公司不便置评。目前公司自营终端可以同时销售自有品牌和其他品牌的OK镜。此前,Opcon向媒体透露,公司目前有300台自营验光终端,包括医疗机构和普通验光中心。如果上述内部文件最终公布,公司未来希望建设的验光终端倾向于眼科诊所,原普通验光中心也希望升级为医疗机构。
6月29日,爱尔眼科在接受机构调查时表示,《征求意见稿》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政策。新的意见函有松有紧,更符合实际国情,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新的征求意见稿更加注重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适当放宽等级资质限制,更加符合当前的实际需要。未来法律法规更新实施后,将促进公司视光中心的发展。
由于价格较高,OK镜在当前市场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根据此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眼视光分会的测算,2015年OK眼镜在中国的普及率仅为0.51%。按照年均20%的渗透率增长率计算,2020年我国8至18岁近视青少年中,OK眼镜的渗透率约为1.26%,2025年将达到3.15%。
东吴证券预计,到2025年,OK镜的目标患者人群将达到311万人,市场空将达到46.67亿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赵方园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罗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岳彩洲
校对刘保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熊王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qixiong.com/2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