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整装靠谱吗(一站式全屋整体装修)

“让你获得拎包入住的美好体验!”今年9月,网友肖睿完成了新房的装修。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帖上,她推荐了“全屋”的装修模式。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评论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坑多得数不清”“没遇到算你运气好”…

“是我不够小心掉进陷阱而不自知吗?”分享的兴奋顿时褪去,肖睿焦虑地删了帖子,心里却越来越迷茫:集设计、材料、施工、家电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全屋组装模式,让消费者省心省力。真的不靠谱吗?

问题频发,后悔

“不靠谱。”最近,童先生和女友贾女士都在后悔选择了“整装”。

2022年2月28日,带着同样“拎包入住”的美好期待,两人在黄浦区某整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格13万,工期103天。“我当时想的是,轻松省力地完成老房子的改造。”但装修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现在距离原定工期已经过去三个多月,童先生只好求助“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留言板。

问题的起源首先在于一份难以获得的“装修清单”。根据童先生的描述,他从接触整个组装公司开始,就多次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希望能对装修细节进行核查。但童先生除了在签订合同时用于提示差价的“预算单”和“小户型专项装修材料标准配置表”外,未能取得明确包含工程名称、单价、数量的清单。“工作人员说了好几次,整个套餐是‘打包’性质的,就是不提供单价,数量看具体使用情况。”

全屋整装靠谱吗(一站式全屋整体装修)插图△“预算书”主要介绍套餐包含的项目,但不包括单价和数量。

由于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Tong先生在7月提出了申诉。在强烈要求下,店长给他提供了一份“内部菜单”。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虽然这种形式列出了很多物品的单价,但仍然只是整体介绍,并不是为童先生的新家单独制作。“号码没有显示在设置菜单中。有什么意义?”童先生担忧地说,如果没有装修细节,全包公司可以以套餐中不包含这一项,或者包含的数量不同为由,随意增加额外项目,提高费用。“这些应该是完全透明的。”

△“内包清单”中,数量仍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除了详细的清单,工期的拖延也困扰着童先生。\”在设计阶段,因为没有考虑横梁,所以尺寸是错误的.\”童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从第三方公司请来了监理之后,才把设计图纸调整细化的。但现场柜体设计、分层不对称、随意开启等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反复返工耽误了进度。对此,记者也致电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对方先是说项目受疫情影响,然后又提到违约赔偿的问题。\”根据合同,每逾期一天,我们将支付50元.\”

△据童老师说,完工的部分也有不少质量和尺寸问题。

什么是「全屋全装」?

事实上,童先生的经历远非独一无二。近年来,随着“全屋”模式逐渐占领市场,各大社交平台上的投诉此起彼伏:私自添加项目,拖延工期,没有详细清单。于是,甚至出现了很多专门针对全屋的“防雷贴”和“避坑指南”。引起这么多消费者不满的「全屋」是一种怎样的装修模式?9月底,记者以新购房者的身份前往童先生选择的全公司门店进行走访。

“算上拆迁,50平米的房子装修总价在13万元左右。”进门后,前台很快为记者安排了一个装修销售。记者根据童先生的情况简单介绍了装修需求后,销售代表表示经常接到类似的旧房装修订单,推荐记者购买“小户型特价服”的全屋装修套餐,并很快报出了总价。

那么,整栋房子是什么?销售人员一边带记者进入一楼样板间,一边说:“前期拆除老楼,中期铺设管线、地面、墙面,后期安装橱柜、卫生间。除了防盗门、窗户、家用电器等部分需要另外购买,其余装修几乎都包括在内。”他说,交了意向金后,工作人员会上门测量,给出两三套方案和相应的效果图。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三套方案的内容进行拆分组合,确定最终方案。正式开工后,客户会“什么都不管,只等包入住。”

不需要选材料或者品牌吗?记者注意到,整体包装留给客户的选择空并不多,每一项基本都是由整体包装公司直接指定,比如墙面乳胶漆固定为“世龙乳胶漆”,地面防水材料统一为“雷迪柔性防水材料”。“如果顾客想换包装外的产品,就得加钱。”店内二楼乍一看像是家装市场,但不同的是,所有产品都按照“全标”和“升级产品”分类。标准产品下没有价签,升级产品的价签是“+X元”的形式。当问及每件产品的具体单价时,业务员表示不清楚,只说“公司合作的工厂是批发的,价格比外面低”。

△在家装展区,所有产品分为“全标”和“升级产品”,在“升级产品”下方标注价格差异。

要充分沟通,谨慎行事。

无法提供项目单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量,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一份详细的清单是必要的。即使全公司不主动提供,消费者也要自觉索取。”对此,上海环球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泽若表示,装修细节通常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呈现。此外,根据住建部组织的《家庭居室装修管理试行办法》,合同中还应包括装修涉及的房间数量、采用的项目和规格、相应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方法等内容。“在整包模式下,如果不方便提供单价,也要写明包内包含的数量。”刘泽若建议,详细清单尽量详细。

但在童先生出示的施工合同所附的“装修预算”中,只有在整包的材料和消耗有差异的情况下,整包公司才有对工程量、单价、总价差异的详细说明。其余大量预算内容,只有品牌和型号,消费者最关心的单价无法核实。而且这是典型的“格式条款”,其附件中很多表格都没有填写完整,甚至连套房内的建筑面积都没有注明。

△合同中,该套房的建筑面积并未确定。

“对于这种看似正规的格式条款,大多数消费者在签字时并没有仔细核对。”对此,刘泽若建议消费者仔细核对条款,甚至可以单独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约定返还方式、首付比例及付款进度、添加流程、延期付款等内容,尤其是在整包模式下,合同中的每一笔付款都要“先行一步”。如果消费者已经遭受了权益的损失,应保留相关证据,通过理性合法的手段维权。“在签订合同之前,也可以请专业人士对合同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实际上,新兴的“全屋”模式和广告宣传的“拎包入住”的距离,可能就是合同中单价和数量的差异。网上评论区的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套餐模式真实的一面。想让“客户什么都不在乎”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还需要整个组装行业在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

主编:毛金伟

来源:作者:唐怡君正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熊王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qixiong.com/2828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