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年初二,ZARA南京西路店经过一整天的迎送,准备关门。不过这次是正式关闭,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清点、整理、清点。
南京西路店,位于上海,开业16年。这是快时尚巨头ZARA在mainland China开设的第一家店铺,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有些用户甚至怀念小红书,怀念初入职场时的自己。
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关店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2021年,贝尔什卡,拉&;;;;;;;;小熊和斯特拉迪瓦里关闭了在中国的所有实体店。
2022年底,四大快时尚品牌之一的GAP也在中国,电商机构宝尊电商收购了GAP大中华区的所有业务。
2023年1月5日,ZARA在Tik Tok进行了首次直播,持续了四个小时。为了配合第一场直播,ZARA在Tik Tok推出了一些其他渠道没有上架的新品和2023中国新年系列。此外,ZARA在Tik Tok的首次直播还提供了其他渠道没有的邮费和运费保险,以吸引消费者下单。
“放弃实体,拥抱电商”似乎是中国市场快时尚品牌的唯一选择,但有人却背道而驰。
不久前,优衣库创始人刘再次荣登2022年日本富豪榜榜首,并对媒体表示,优衣库在中国开店3000家只是“最低目标”。
近年来,优衣库在中国每年都在开80到100家店,即使疫情一再导致线下服装需求疲软,这一速度也没有放缓。根据2022财年的财报,优衣库在mainland China新开了89家门店,关闭了24家门店。但从新店选址来看,下沉市场显然成为重点。
基于此,刺猬公社对优衣库的逆向运营和逆势增长深感好奇。在关注优衣库的同时,也希望能为仍在经历迭代和阵痛的中国老牌服装企业找到些许安慰和些许自信。
我们越来越需要基本货币。
1月7日晚,小红书化妆护肤博主@叶拉格凌的一段吐槽“网购衣服越来越难”的视频,一下子登上了小红书热榜第三名。
视频中,博主列举了网购的7条罪状,第一条评论说:“每一句话都说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了。”
视频中,博主着重指出网店服装基本款太少,要么是紧身清纯欲款、辣妹款等网络名人款,要么是oversize男友款。这些夸张的设计让普通消费者别无选择,无法匹配上下班、上课等日常需求。
屠园小红书
@叶Lagoling说:“在网店宣传图中,模特总是以各种姿势凹造型,甚至通过化妆、打磨、滤镜、p图等一系列手段来衬托衣服的好看。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的是用衣服来衬托人的价值。”
这句话戳中了无数消费者的心,小红书时尚博主@柯山去年夏天买衣服难的视频也火了起来。
克山也厌倦了被各种网络名人风格主导。她苦笑着说:“自从BM style(源自意大利少女品牌Brandy Melville的着装风格)流行起来后,这种短、小、紧身的风格就无处不在。这真的是我这种凡人能穿的衣服吗?穿上泡泡袖和肚脐不就像变形金刚了吗?”
小红书用户@chikei在视频下留言:“五年了,除了大衣和领带,剩下的都只买优衣库。因为优衣库是基础款,款式简单朴素,很好搭配。”这个评论收到了很多其他用户的回复,这一刻,大家突然怀念优衣库了。
优衣库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只做基本款的衣服。创始人刘的梦想是开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挑选衣服的巨大仓库”。
优衣库虽然主打简单基础款,缺乏个性和时尚感,但还是让销量和口碑齐飞,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上升。正是这种选择,让优衣库品牌成为服装界的行业传奇。
基本模式的背后是优衣库的匠心、差异化甚至价值观。
首先,基础款意味着通用性高,覆盖人群广,从而以最大的市场量为目标。基本款只能讲性别,不考虑年龄。从童装、孕妇装到老人装,在优衣库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而且基本款不挑人,对身高、身材的承受力和适应性都很强。
其次,基本模型可以降低生产和设计成本。款式越简单,需要的工厂和生产线越少,减少新款也能有效控制设计成本。TF证券数据显示,优衣库只有1000个左右的SKU,而ZARA有8000多个SKU。换句话说,优衣库用20%的SKU满足了80%的市场需求,大大降低了库存压力和经营风险。
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选择更好的面料和更精湛的制作工艺,所以优衣库的舒适度在同价位品牌中更有优势。这大大提高了性价比,让“质优价廉”的标签越来越受欢迎。
最后,基础款所代表的简单自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为品牌理念提供了更多的话语,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况且时尚是一个轮回,基本款从来不会出错。
2022年,功能性服装崛起。
对于最近的2022年,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免疫力的关注和健康消费需求远胜从前。再加上去年热门的飞盘、桨板、露营、骑行等户外运动,运动场景更新迭代,消费者对功能性的追求越来越普遍。
对于零售业中低技术行业的代表服装行业来说,功能性服装的爆发无疑是2022年最大的亮点。
Lululemon成为中产阶级“新宗教”后,带来了更多以吸汗、控温、除异味、耐磨、防泼水为重点的科学功能性服装品牌,甚至将这种需求“卷”到了羽绒服上。
2022年冬天,能适应户外场景的羽绒服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选择。以波司登新升级的风衣和羽绒服为例,波司登打造了两大创新定制面料——亲防面料和建筑廓形格纹面料,可以实现防水、防风、抗皱、透气、防油防污的功能特性,尽量满足消费者保暖不臃肿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优衣库对面料工艺和功能美学的追求可以说是领先于大多数品牌。优衣库作为全球轻羽绒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就开始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最早的轻薄羽绒是由超细纱线和高蓬松的优质羽绒交织而成的轻薄面料。优衣库为高级轻薄羽绒系列带来出众的轻盈感,被视为新一代羽绒服。
优衣库对创新科技的追求远不止这些。其实早在2003年,优衣库和东丽集团(一家以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为核心技术的高科技跨国企业)就共同投资成立了“下一代原料开发团队”。三年后,东丽还与优衣库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从面料开始到最终产品销售的一体化商品开发体系。
2008年,东丽集团与优衣库合作后,在中国南通建立了第二代实验室。十年后,东丽再次公布了其尖端的服装研发实验室:气候模拟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投资10亿日元,位于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的东丽Seta工厂,建筑面积940平方米。
东丽的实验室有三个人工气象室,可以调节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太阳辐射等多种气象因素。而且还可以随意模拟极圈的极端天气。同时配备了运动分析系统的动作捕捉、3D人体扫描、无线体温计、无线湿度计、心肺心电和排汗测量等设备。
此外,实验室还有一个纺织面料库,配有以往面料设计图纸等资料的数据库:从纤维物理性能、面料设计相关信息,到面料外观、试穿模拟装置,应有尽有。这些配置是国内任何一个服装品牌都无法想象的。
2019年,优衣库正式推出第一期《LifeWear Suits Life》品牌书,向消费者传达优衣库56年来对服装的思考。
这本杂志以“来自功能的美学”为主题,以生活在洛杉矶的八个人为出发点。优衣库表明,以“美学源于功能”为设计理念的服装,适应了他们在不同行业的工作和不同的生活轨迹,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目前优衣库的几款功能性商品,都在试图通过重新设定服装价值,让单一产品的功能性、舒适性、设计性充分融合,产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与其他“跟随”时尚变化的快时尚品牌相比,优衣库的时尚并不容易腐烂。
在优衣库的品牌理念中,时尚就是剔除一切多余的设计,是服装与每个人身体的真实关系。
优衣库在中国,生根发芽。
中国是一个10亿人口的下沉市场,基础服装市场已经达到万亿级别。对于四五线沿线的小城市来说,正在经历从无品牌的散装到品牌化发展的转变。面对巨大的空白色机遇,“做一个下沉市场的优衣库”一度成为很多创业者的目标。
过去几年,消费升级已经覆盖了中国的各个层面,消费升级的本质是认知升级:高性价比,这已经成为一二三线白领到四五六线乡镇居民的共同心声。然而,下沉市场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新的需求。把高品质、质量稳定、价格实惠的产品送到县乡居民家门口,在很多品类上都有机会。
事实上,分散度高、生活半径小的县镇居民可以轻松到达一公里以内的小商圈和步行街,而不必忍受堵车等交通成本。实体店购物仍然是主要的休闲购物方式。
正是因为优衣库看到了中国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才敢放出“3000家店只是起点”的豪言壮语。
从2022年年中开始,优衣库就计划强攻中小城市。优衣库新店选址覆盖浙江、山东、云南、四川等省市,其中浙江乐清、嵊州、湖北荆门、安徽淮南等城市将首次开设优衣库专卖店。
从新门店的位置信息来看,在下沉市场中,优衣库基本上拿到了商场一楼的商铺,一楼往往被视为人流最密集的黄金地段。但在一二线城市,快时尚品牌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尤其是中高端市场,很难给优衣库一个非常核心的泊位。
此外,优衣库以大众定位的基础服装为核心优势,在下沉市场中因设计风格突出而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很小。另一方面,相对于性价比极高的电商服装,优衣库的线下门店也可以成为潜在的品牌保障,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这也是优衣库深耕线下的关键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事务研究所研究员陈嘉认为,日本消费企业在过去十年的重新崛起和成功转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而言。
他说,领先的日本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密集而保守的,尤其是在“失去的几十年”之后,很少看到日本企业在海外疯狂扩张。优衣库在市场布局上并不独特。只是将日本企业传统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融入到消费降级的新时代,很好地把握了海外市场变化的大局。
创立于1963年的优衣库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它的中年危机比其他快消品来得稍晚一些。即使像优衣库一样强势,这两年也面临着各种声音,比如:舒适度下降,品控不稳定;高价服装占比上升;日本元素太多等问题。
未来,随着国内服装品牌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品牌、香蕉品牌、ubras品牌等品牌纷至沓来,时尚、质感、功能性的服装品牌将会更多,这将进一步瓜分优衣库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选择下沉市场也是优衣库未雨绸缪的自救。在下沉市场中,门店的管理,尤其是试衣间潜在风险的控制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参考书目:王晶《未来品牌:解密中国市场品牌建设与成长之道》。
本文来自刺猬公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熊王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qixiong.com/2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