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实用或装饰的目的
衣服上有扣子,有腰带,有蝴蝶结。
都很普通。
但是如果这些东西用在童装上,
不一样。
以孩子衣服上的绳子为例。国家标准规定,七岁以下儿童的衣服不允许在头颈部有任何绳索。比如带帽子的童装,不允许有衣帽绳;所有的童装后面都不允许有绳子伸出来,也不允许穿。
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定?因为绳子带来的危险可能不小。
前不久,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在全省多个社区幼儿园开展了童装质量辨别交流活动。面对检测机构带来的各类不合格的儿童和婴幼儿服装,记者发现,家长大多是根据手感和质感来判断服装的质量,对于童装的其他不合格表现并不太了解。
检测机构展示的不合格童装,大部分都是绳子和装饰配件达不到标准的产品。这些装饰部分肉眼可见,但三分之二的家长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
虽然童装的绳子、纽扣、蝴蝶结等部位都是需要装饰或者连接的,但是从质量上来说,这些都是关系到安全的重要物品。就拿绳带来说,童装往往在背部、袖口、头颈都有装饰性的绳带,不同部位的绳带在标准中都有长度要求,避免因长度过长而出现扎紧、卡死、拖死等事故。更长的绳带可能更危险。
不容忽视的是,与绳索、纽扣等小配件相关的安全项目,近年来在童装监督抽查中屡屡检出不合格产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抽查结果,不合格率达14.9%。其中,绳索要求、配件抗拉强度等安全项目有近一半不合格。
童装的不同部位都有绳子带来的各种风险。记者从承担童装检测的机构看到,很多童装造型时尚,颜色鲜艳,但检测工程师表示,这些衣服中的绳子长度实际上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要求。比如头颈部有抽绳的衣服,不管长短,只要能让七岁以下的孩子穿,都是不合格产品。
还有可以用背后伸出的绳子绑成各种形状的童装。检验工程师告诉记者,儿童衣服背后不应该有绳子伸出来。
儿童衣服背面的绳带可能在儿童下车或离开电梯门时被电梯或门挂住,造成拖拽坠落的安全风险。其他的童装在腰部和肩部都有装饰绳。如果这些绳子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长度,还会带来被夹住拖拽的危险。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工程师李燕:绳索要求是考虑安全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厂家设计这些主要是为了美观,而不是为了危险。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衣服头颈像帽衫,腰带里的绳子太长,有的绳子从背后突出来,有的袖口的绳子经常不合格。
绳子可能带来的风险点,其实在孩子的衣服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些绳子的危险性是可以通过肉眼判断的,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消费者对纽扣、粘扣、毛毛球、蝴蝶结等各种小配件的认知上。
考虑到婴幼儿可能会经常咬到衣服上的这些小饰品,国家标准要求这些小饰品要有一定的抗拉强度,避免容易脱落,造成婴幼儿误吞。在检测的过程中,这款儿童内裤上的纽扣抗拉强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辅料抗拉强度这一项主要是针对三岁以下婴幼儿的服装,是考察婴幼儿服装质量的专项。但发现该安全项目不合格率排名第二,说明婴幼儿服装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次抽查,三岁以下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比童装高七个百分点。
绳索要求、辅料抗拉强度等项目看似只是服装设计的问题,却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婴幼儿服装不合格项目,每年都有大量企业出现在不合格名单上。
一些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的不合格项目在穿用过程中会直接显现出来,比如色牢度这个项目,很多儿童的衣服遇到洒水、摩擦、日照、汗渍或者洗涤的时候颜色会脱落,影响美观,其实这就是色牢度不合格造成的。儿童和婴幼儿服装的一些不合格项目会直接出现在穿着过程中,比如色牢度。很多孩子的衣服在喷水、摩擦、日晒、出汗、洗涤时都会脱落,影响美观。其实这是色牢度不合格造成的。
这款童装经过耐摩擦测试,掉色明显。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工程师尹芳芳:这是黑色童装。摩擦后可以发现掉色非常严重。
考虑到三岁以下婴幼儿的特点,国家标准还专门对适合该年龄段的童装进行了色牢度项目和耐唾液色牢度的测试。如果衣服沾上唾液,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被婴幼儿吸收,对健康有害。
由于儿童和婴幼儿服装的特殊性,检测项目多达19项。除了一些直观效果的项目外,其他化学项目如甲醛、塑化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等等一直是家长们非常关心却又无法理解的项目。
检测发现,大部分化学项目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但有4个批次的童装被检出pH值超标,这反映了衣服的pH值。超标的儿童服装可能会对儿童皮肤造成刺激和不适。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工程师钟: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皮肤屏障,引起瘙痒或炎症。
在检测发现的不合格项目中,有一项决定了纺织产品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儿童和婴幼儿的舒适体验,即儿童服装的纤维含量。棉质的童装,尤其是棉质的内衣,因为耐磨、贴身、吸汗、不刺激皮肤,很受家长欢迎。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敏专:消费者可能会根据什么成分什么材质来选择衣服。消费者喜欢像婴儿一样使用纯棉,因为纯棉一般更透气舒适,对儿童皮肤还是更舒适。
但检测发现,“100%棉”的标签可能混有大量化学纤维;标注为“主材”的实际内容也达不到。比如这个产品的标签是“100%棉”,但是在显微镜下棉纤维的形态只占很小一部分。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工程师朱:这个样品标注的是100%棉,但是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除了棉线,还有其他的纤维。经过定量测试和分析,我们发现它只含有30%的棉花和70%的其他纤维。
本次对382家企业生产的395批次产品进行了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检测,不合格产品59批次,其中纤维成分不合格产品39批次。
目前我国的童装企业超过了1万家,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左右。基数如此庞大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市场近几年的不合格率却并不低。目前全国童装企业超过1万家,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基数如此庞大的婴幼儿服装市场,近几年的不合格率并不低。
最近三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13.2%、16.4%、14.9%。不合格的问题总是围绕着纤维含量、绳索要求、辅料拉伸强度、色牢度等项目。记者了解到,存在企业成本问题、工艺问题、意识问题,尤其是纤维含量,常年位居不合格项目之首。产品不合格的背后其实是降低成本的考虑。相对而言,化纤价格普遍低于棉花。名义上棉花用的多但含量不足。如果降低成本,可以卖高价。
同样,出于成本考虑,一些企业也节省了检测费用。服装便宜,但质量难辨。一些企业使用廉价染料来降低成本。生产出来的童装虽然颜色鲜艳,但是容易掉色。
记者从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了解到,8000元/吨的硫化染料和25000元/吨的活性染料,服装的颜色都很漂亮,一些企业自然愿意使用更便宜的染料。
近年来,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用绳要求、辅料抗拉强度等不合格现象频频出现。专家认为,暴露出的是部分企业对儿童和婴幼儿服装的安全意识存在问题。在设计阶段,只考虑了绳子和各种小配件的装饰性,却忽略了它们的安全风险。进入生产阶段后,国家标准中的安全要求并没有体现在产品中。数据显示,这两个项目的不合格现象一直存在,有的企业已经连续两次上不合格名单。充分暴露了安全意识的薄弱。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迅:企业本身要有一个社会责任,儿童在他未成年之前免疫力是比较差的,所以企业要时刻意识到生产的产品的消费群体是儿童。
针对本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抽查结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责令电商平台下架相关产品,落实控制义务,促进提高产品质量。
来源:每周质量报告(ID: ysmzlbg)
监制:陈景春编辑:张
校对:刘
实习:邢丹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熊王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qixiong.com/447.html